无障碍浏览模式
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首页 > 长者专区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关于推进武陵山片区中医民族医区域诊疗中心建设的建议

  • 2025年01月07日 15时41分
  • 来源:

     提案人:医卫界别   并案人:石佳

提案内容: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减少患者跨区域就诊、减轻患者负担的重大民生举措。湘西自治州地处武陵山腹地,建设武陵山片区中医民族医区域医疗中心具有独到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科研优势、平台优势。建成后将进一步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提供更高质量的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2021年湘西州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将湘西州民族中医院建设成为武陵山片区中医民族医区域诊疗中心,体现了州委州政府对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湘西州民族中医院围绕建设武陵山片区中医民族医区域诊疗中心的发展目标,响亮提出了“中医领跑、西医并跑、民族医奔跑”的发展理念,着力基础设施建设、学科建设、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实现了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医院的品牌更响,2021年全国三级医院绩效考核医院位列第55名;2022年医院入列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建设医院;2023年入列湖南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医院建设培育单位。医院的引领力更强,拥有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土家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土家医药分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所在单位等平台,对湘、渝、鄂、黔四省市边区民族医药发展引领力增强。医院的专科更全,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专科,12个省级重点专科,推广运用了6项省级专长绝技和77项中医特色技术。创建了介入科、神经外科等,危急重症的救治能力大幅提升,为建设武陵山片区中医民族医区域诊疗中心奠定了基础。

目前,推进武陵山片区中医民族医区域诊疗中心建设,还存在几个方面不足:一是民族医药发展体系还不健全。国家正在委托州民族中医院(中国土家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拟定相关医药技术标准,国家层面已发布了54个标准,后续工作任务仍十分繁重,湘西州土家医药、苗医药发展体系、模式、标准和机制还不完善,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二是发展投入还远远不够。湘西州民族医药发展的引导和投入不足,对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资源挖掘、标准整理制定的力度不够,中医药民族医药比较优势不明显。州内大部分中医民族医院底子薄、设备更新慢、住院环境较差、可用场地有限,发展后劲不足。就湘西州民族中医院来说,虽然具备建设武陵山片区中医民族医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基础,但同样面临占地面积小、业务和科研用房不足、技术和人才力量不强等问题。三是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不明显。从科研资源看,民族医医疗技术团体标准推广和创新不够,注重传承民间技法,忽略了传统医疗技术的现代“包装”。没有很好发挥中医民族医治慢病、未病的优势,服务能力没有拓展到保健、康养服务等新领域。从自然资源来看,全州医药企业存在规模小、布局分散、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大多数企业和种植基地没有获得GMP或GAP认证,部分产品没有获得OTC资格,这些非标准化的种植与生产缩小了产品市场范围,一些中药材和健康产品缺乏特色,市场竞争力不够强。

建议:

一是强化中医药民族医药体系建设。用好用足用活国家扶持和振兴民族医药发展政策,整合现有土家医苗医资源,以湘西州民族中医院为依托,设立省级土家医药苗医药重点研究室或中心,加强与湖南中医药大学、吉首大学医学院的联系合作,将湘西州民族中医院建设成为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搭建集土家医药苗医药研发、临床应运、产业发展为一体的平台,采取“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形成土家医药苗医药教育科研、制剂研发体系,做优做特湘西土家医药苗医药等民族医药产业,打造全国土家医药之乡。

 二是加大投入提升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能力。在重大项目建设上给予支持,建议由州委州政府出面,向国家、省卫健委申请,将武陵山片区中医民族医区域诊疗中心建设项目纳入国家区域中心建设规划,助力湘西州民族中医院争取更多国家项目建设资金,提升医疗服务品质。在州级层面,重点支持湘西州民族中医院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设,吉首市区域内120实行划片区管理。同时增加湘西州民族中医院的占地面积,统筹周边医疗用地资源,支持湘西州民族中医院购买与之一墙之隔的吉首市谷韵民族小学,解决其占地面积和业务用房严重不足的困境。重点支持中医药民族医药与养生保健、养老服务、健康旅游融合发展,支持湘西州民族中医院建设湘西州医养中心和湘西州中医民族医传承创新研发中心,拉长民族医药服务链条,提升服务能力。

 三是突出成果转化和优势转变。重点加大中国土家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建设,推进基础标准、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民族医药制剂、民族医特色诊疗技法、临床疗效评价、医疗管理标准、药材质量标准、药材种植技术标准等标准体系建设。建好土家医苗医人才库,将土家医苗医重点人才、特殊人才纳入国培、省培和州培计划,通过评审一批州级民族医药专家,定期开展师承培训,加快培养民族医药继承人,在吉大医学院开办民族医药方向的临床医学专科教育,高层次、高起点培养新一代民族医药人员。以湘泉制药、本草制药、州民族中医院院内制剂等为发展龙头,联合科研院校,合作开发土家药苗药资源,积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安全有效、附加值高的民族药产品,把以民族药物为重点的制药产业迅速培植成为全州的支柱产业。


提案答复:

关于州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56号提案的答复

医卫界别委员、石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武陵山片区中医民族医区域诊疗中心建设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与州委组织部、州发改委、州市场监管局、吉首市人民政府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强化中医药民族医药体系建设”的建议。一是做强中医龙头医院。加快推进州民族中医院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积极创建武陵山片区中医民族医区域诊疗中心。二是推动县级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强县级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全州8县市实现县级中医医院全覆盖,其中有6家中医院达到二甲水平。保靖县纳入湖南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县建设,龙山县中医院入选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医院培育单位。三是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网底。全州115家建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中医馆”,确保“有场地、有设施、有人员、有服务”的“四有”中医药服务,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夯实。四是推动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发展。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支持州民族中医院与湖南中医药大学联系合作,申报、筹建省级土家医药苗医药重点实验室或中心,将州民族中医院建设成为该校教学医院。鼓励企业机构积极研发具有自主独立知识产权的土家药苗药产品,加快培育一批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品牌。

二、关于“加大投入提升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能力”的建议。一是积极争取项目支持。2022年州民族中医院获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总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投资3.2亿元的内科大楼现已完成主体建设,建成后将增加医院床位约800张,极大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当前,正在积极汇报沟通,力争将州民族中医院建设武陵山片区中医民族医区域诊疗中心项目、湘西州中医药(民族医药)传承创新研发中心项目纳入国家或省“十五五”发展规划。二是做好智慧化急救体系建设规划设计。积极支持州民族中医院加快急诊重症基础设施、救治设备、信息化等建设,着力提升危急重症急诊急救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力争在吉首市老城区,将州民族中医院建设成院前急救网络医院,确保老城区救护车10分钟内到达,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三是支持州民族中医院场地扩建。支持州民族中医通过购买吉首市谷韵民族小学现有场地,从而解决其占地面积和业务用房严重不足的困境,通过积极汇报,该项目已获州级层面支持,目前正在协调推进中。 四是加强医养结合工作。支持州民族中医院进一步加强推拿科、康复科、老年科及治未病中心能力和内涵建设,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为下一步筹建州级医养结合中心做好准备。

三、关于“突出成果转化和优势转变”的建议。一是积极支持州民族中医院土家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建设。依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土家医分会,主导制订土家医药技术标准、临床诊疗指南等国家层面技术指南54项,制定民族医药名词术语300余条,优势病种诊疗指南24种。二是加大民族医药人才培养。先后建立州级名医工作室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土家医非遗传承人团队2个,专家工作站11个。评选认定王小军等多位中医及非遗传承领军人才为“武陵人才”。持续开展百名民族医药专家访谈活动,组织评选两批民族医药保护传承示范基地23家。启动土家医药苗医药本土化教材编纂工作,继续推进民族医药标准技术制定及发布工作,力争在十五五期间在州域内中小学实施土家医药苗医药本土化教学,为开设民族医药方向医学专科教育做好各项前期准备。三是大力发展民族医药产品。积极组织院内制剂研发,2023年州民族中医院新增院内制剂3个,目前全州共有院内制剂63个,纳入医保目录39个,正在开发院内制剂品种10余个。2023年支持民族医药产品开发项目5个,民间验方“符氏百草抑菌液”列入州级“揭榜挂帅”项目。湖南本草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今年预计新开发2—4个中成药品种,正在与科研院校合作进行临床试验,湖南湘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在与外地企业洽谈合作新增丹参生产线,湘西宏成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今年2月新投产了中药饮片生产线,目前生产运营情况稳定。四是设立民族医药发展专项资金。州本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我州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能力、人才队伍、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项目建设。2024年度到位资金300万元,其中州民族中医院9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州民族中医院开展民族医药专长绝技推广培训、土家医临床技术示范基地建设、民族医药典籍收集整理、土家医标准研究、民族医药文化宣传等工作。


                                                                                           湘西自治州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10月8日


  • 作者:
  • 相关附件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